2025年9月26日上午,威尼斯wnsr9778“国际商务硕士讲座”在威尼斯wnsr9778305会议室举办。此次讲座邀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驻韩国代表处前总代表、韩国中国商会前执行会长俞海燕作为主讲嘉宾,开展了题为“结合海外需求的企业对外经贸合作——以中国企业对韩国投资为例”的讲座。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陈仪主持讲座,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李权老师、田巍老师、莫家伟老师以及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
讲座伊始,陈仪对俞海燕女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俞海燕女士深耕中国对外经贸合作领域,熟知中韩经贸政策与实务,为推动中韩经贸关系发展、促进两国民间多层次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仪主持讲座
随后,俞海燕结合其多年驻韩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为在场师生及未来有意投身国际经贸领域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建议。

俞海燕讲座中
俞海燕简要介绍了中国贸促会的职能与架构。她指出,贸促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承上启下”的中间桥梁,在帮助企业“走出去”、对接国际资源、应对海外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她特别指出,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经营前,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目标国家的政策环境、产业变化、市场特点与文化习惯等,选好进入模式和时机,备好经营策略。
俞海燕以韩国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市场环境的独特性。她指出,韩国市场高度成熟、竞争激烈,消费者对品质、服务、效率要求很高,且受“身土不二”的文化影响,本土品牌忠诚度较强。同时,韩国在网络通信建设、商品设计创新、文化内容创意等方面全球领先,中国企业进入时需具备快速适应市场特点、产业变化及新出台政策的能力。俞海燕举例提到,阿里旗下跨境电商平台在进入韩国后,为适应客户“次日达”等高效消费习惯,完善布局本地仓储物流体系、拓展与本地客户合作模式是较好的探索。在谈及国际贸易中中韩自贸协定(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作用时,她表示,韩国企业对FTA的利用率高达70%以上,而中国企业的利用率仍徘徊在30%左右。俞海燕建议中国企业重视国际经贸规则的学习与运用,尤其应该在原产地证书申请、关税优惠利用及原产地合规管理等方面提升专业能力,以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提升企业供应链灵活性和韧性中也发挥作用。
在对韩投资方面,俞海燕结合比亚迪、华熙生物、华友钴业等企业典型案例,分享了中国企业投资韩国的成功经验。她指出,比亚迪通过技术合作、本地化生产等方式契合韩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华熙生物以资源和技术实力与韩国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经销和直销模式结合、开展数字化新营销,深度拓展客户网络,打造适配本地文化品牌。俞海燕认为,投资成功除了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之外,还要“结合当地需求”,而非仅考虑“单向输出”。

讲座现场
在问答互动环节,俞海燕进一步就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交流。何昳矾同学就在海外工作如何着装更得体提出自己的疑问,俞海燕谈道,在外交和商务场合,适应当地的着装礼仪有助于拉近彼此距离,是一种跨文化尊重的体现,在驻在国融入当地文化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和ESG发展。易阳天同学提出,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韩产业是否面临由合作到竞争的问题,俞海燕表示,中韩经贸关系已从“垂直互补”向“竞争合作"融合并存。她认为,产业结构转换变化和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但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绿色经济及第三方市场等新赛道上仍有广阔合作空间,期待随着APEC会议交流、中韩推进FTA第二阶段谈判以及未来“十五五规划”的落实,中韩企业凝聚智慧,挖掘共同关心的领域,运用中国大市场和应用场景,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针对曹凌一同学提出在出海浪潮下,未来职业发展问题,俞海燕建议学子们尽早明确兴趣方向,多参与实习、调研、企业参访等活动,如实地参观中国贸促会举办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感受国家发展脉搏,积累实战体验并全面了解自我,为适应社会环境作准备。她鼓励大家培养“主动、勤奋、细致”的职业素养,增强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与适应力。俞海燕指出,未来从事对外经贸合作,无论是在企业、国际组织还是政府机构工作,具备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和勇气、优秀的外语等多种服务技能、积极聚拢团队的情商和协调能力的人才将更具竞争力。

问答环节
最后,田巍老师、陈仪老师代表学院向俞海燕女士赠送了纪念品和讲座纪念证书,俞海燕女士回赠了她主编出版的《中资企业在韩经营案例》《跨越三十年:中韩民间交流与探索》两本新书。

互赠纪念品环节
本次讲座俞海燕女士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生动的语言表达,系统梳理了中韩经贸合作的政策框架与实践案例,为北大学子带来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指导意义的国际经贸课。在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的今天,如何更好地“结合海外需求”开展合作,是中国企业乃至青年创业者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合影留念
供稿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供稿人:华姜楚楚
摄影:车晓莹